“说到我国的拖拉机制造业,位于河南洛阳的中国第一拖拉机厂,最为大家所熟知。其实,在新中国的拖拉机发展历程中,来自南昌的江西拖拉机厂也曾享誉全国,业内就有“北有一拖,南有江拖”的说法。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下,这个已经消失的南昌明星制造企业。”
洛阳第一拖拉机厂,是上世纪50年代第一个五年计划中,苏联援建的企业。而江西拖拉机厂的历史则更久一些,最早可以追溯到1946年,并且来头也不小。
江拖的前身是联合国救济总署江西分署在南昌,设立的维修援助农机具点。1950年,更名为江西机械农具修理厂。后来该工厂又合并了南昌、抚州等地区的多个农具厂,1953年发展为江西机械厂。
1958年,国家决定在南北方分别建一个拖拉机厂。北方工厂选址在了洛阳市,而南昌市则争取到了南方的名额,即在江西机械厂的基础上,创建了江西拖拉机厂。这也是我国拖拉机行业内,“北一拖、南江拖”说法的由来。
1959年,江西拖拉机厂研发出了第一台轮式水田拖拉机,命名为“八一”牌拖拉机。这款拖拉机创造了两项全国第一,即全国第一台轮式拖拉机,也是全国首台水田拖拉机。而洛阳一拖生产第一台“东方红”拖拉机,是履带式的大型拖拉机。
这一年,正值新中国成立10周年。江西拖拉机厂第一批下线台“八一”拖拉机,送到了首都参加了献礼活动,大大提升了江拖的全国知名度。1960年,江西拖拉机厂又被确定为,全国6个改造和建设的大中型拖拉机制造厂之一。
之后,江拖又推出了丰收-27型拖拉机,也很受欢迎。到了1978年,江拖的拖拉机年产量已经达到了7510台,上缴利润1400多万元,是南昌市名副其实的经济支柱企业之一。
到了80年代初期,江拖的丰收-27拖拉机由于技术落后,已跟不上市场的需要。江拖的发展也陷入低迷期,工厂连续5年陷入经营亏损,必须做出改变了。
1983年,江拖试制成功了丰收-180系列的拖拉机厂。这一产品填补了国内12至24马力机械传动轮式拖拉机的空白。该拖拉机是国内20匹马力级中,唯一配备了双缸发动机,全齿轮传动,液压提升等技术的小四轮,在全球范围内也是处于领先地位的。
1986年,江拖生产的丰收180型拖拉机,在无锡举办的全国农田耕作比赛中,荣获配套旋耕机组第一名。到了1988年,江拖年产丰收180型拖拉机突破1万台,销售到全国25个省区市。
事实上,江西拖拉机厂生产的丰收180拖拉机,不仅在国内大受欢迎,还成功的打入了海外市场。截至1988年,江拖的拖拉机已经出口到了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,其中还包括美国、英国、法国、澳大利亚、苏联等发达国家。
1988年,江西拖拉机厂的小四轮批量出口量,排名全国农机企业第一位。数年之内,江拖就为国家创造了数千万美元的外汇收入。
毫无疑问,丰收180也让江西拖拉机厂,再次回归到了全国农机行业的舞台中央。
由于丰收180拖拉机的巨大成功,也大大推动江西拖拉机厂的发展。江拖也从传统的工厂阶段,步入现代化的企业集团时代。
1988年,江西省以江西拖拉机厂为核心,组建成立丰收拖拉机集团公司。丰收集团旗下有30多家企业,职工有22万人,固定资产规模超过1.6亿元,可以说是红极一时。
除了丰收180之外,江拖还推出过丰收310拖拉机,丰收2015农用运输车,WJ-2井下内燃护运装岩机,WJ-1型铲运机,NJ380、385型柴油机等产品。其中,不少产品都是填补了国内制造业的空白。
进入90年代后,地方小型拖拉机厂不断涌现,小马力拖拉机开始产品过剩,价格竞争日趋激烈。再加上江西拖拉机厂没有跟上,农机大型化的发展趋势,公司再次陷入了经营困境。最终到了持续亏损,工厂车间停产的地步。
2000年,南昌市决定由江铃拖拉机公司,租赁接手江西拖拉机厂。但是,最终也没有救活这家传奇的拖拉机厂,同年6月份工厂正式申请破产。
总的来看,江西拖拉机厂作为我国拖拉机制造业的摇篮企业之一,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,填补了不少的行业空白,也曾有过属于自己的辉煌。不过,最终江拖没能在大浪淘沙的市场竞争中生村下来,确实让人扼腕叹息。